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指出,一般高湯的美味關鍵,在於魚、肉等「蛋白質」經過熬煮,分解成游離的「胺基酸」和「核苷酸」。

這些小分子物質刺激舌尖上的味蕾,形成酸、甜、苦、鹹之外的第五味─「鮮」。

提到鮮味,一般人想到的是味精。

味精當中主要的化學成分是麩胺酸鈉(MSG)。麩胺酸是一種「胺基酸」,也是鮮味的主要來源。新鮮食材中以:昆布、乳酪、洋蔥、番茄 含量較豐。

除了味精的麩胺酸之外,另有一類鮮味劑稱為「核苷酸」,提鮮的效果比「胺基酸」強。
業界最常使用的「核苷酸」有兩種:
一是「鳥苷酸」:
在乾香菇、松茸等菇菌類中 含量豐富。
二是「肌苷酸」:
柴魚(鰹魚)、雞、豬、牛。

鮮味物質有加乘效果:
將「胺基酸」和「核苷酸」的鮮味物質複合使用,比單獨使用效果更好、鮮味更足。

天然胺基酸(淡鮮)
素:昆布、乳酪、洋蔥、番茄

天然核苷酸(濃鮮)
素:乾香菇、松茸等菇菌類
葷:柴魚(鰹魚)、雞、豬、牛

利用以上天然素材,或將「胺基酸」和「核苷酸」加乘使用,你就可以自行煮出一鍋好喝的天然鮮味湯。

跟味精說   bye bye!

 

(筆記 改寫自 聯合/康健)

arrow
arrow

    4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