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源所使用鋰電池蕊,本身有短路、過充爆炸的風險。可攜式的特性,讓行動電源更易受外力因素(45度以上高溫、重壓、或重摔..)產生安全性問題,因此選購行動電源,「安全考量」一定要大於價格。

●目前行動電源大都使用鋰電池(Li-ion),或 鋰聚合物電池(Li-Polymer)。

●一般行動電源使用的圓柱狀18650鋰電池(Li-ion),多採不鏽鋼罐居多。因為金屬比較沒有展延性,萬一短路或過充,發生爆炸機率不小。
若是鋁罐等級,只會膨脹變形,不會爆炸。

●鋰聚合物電池(Li-Polymer)採用膠狀電解質,鋁箔包裝型態,不會爆炸(通常只會膨脹變形),安全性較高。
外型可塑性也高, 厚度最薄可到0.25mm,重量比同等規格鋰電池輕。不過缺點是單價較貴,且充電速度較慢。

●一般大容量的行動電源,多採用普遍使用於「筆電電池」的18650鋰電池(Li-ion)。
但品牌良莠不齊下,鋰電池容量越大,爆炸的危險性也越高。若要購買「大容量」行動電源,基於安全考量,建議購買鋰聚合物電池。

●日系鋰電池(Li-ion)一顆容量的技術,最高可到 3100 mAh - 4000 mAh。
南韓可到3000mAh。
(但日韓頂級的鋰電池很貴,且多自用不外賣。次級品 約台灣等級的容量,才外賣)
台灣製品最高容量約 2600 mAh。
大陸只有1600 - 2000 mAh。
若移動電源價格很低,可能使用大陸電池,且容量多虛標,易爆。

●目前坊間行動電源採用的18650鋰電池(Li-ion),最常見容量是:2200mAh / 2400m Ah / 2600m Ah 三種。

●如果買到「廉價、低容量次級品電池」,因為使用壽命很難保證,廠商只願提供3 - 6個月保固期。
若要排除使用「非新品電池蕊」的行動電源,最好購買能提供一年保固服務的品牌。

●不建議買大容量移動電源:
因為笨重、爆炸風險高、充滿電的時間也很長。

●鋰電池(Li-ion)一般的工作電壓是3.7V,但要輸出時,必須升壓到5V,輸電過程中會因為「升壓效率的高低」、「控制版與線材阻抗」等因素,產生轉換損耗(轉換效率約 70%- 88%), 所以行動電源真正可輸出的有效電量,大概只有「電池總容量的60%左右」。
計算公式如下:
5000 mAh 行動電源的可充電量 = 5000 * 3.7/5 * 0.8 = 2960 mAh。

●因此,智慧型手機用的行動電源容量,至少要2500mAh容量以上,才有辦法充飽一顆1500mAh容量的電池。
若是要供應平板電腦,容量至少要5000mAh以上。
以效率考量來說:「直接透過插座充電」手機或平板上的電池,效率比行動電源高。

●行動電源廠商 為了保護行動電源不被「過充(過度充電)」產生危險,當充電達80%以上時,就會將「快充」轉為「慢充」模式。
「慢充」模式的輸入電流很小,只有「快充」的10% - 20%,所以「充飽電」的時間會額外延長很多。
以時間成本來說,充電到80%即可。

●「透過插座充電」比「USB 充電」快:
旅行用充電器(透過插座充電)的輸出規格,是 700 mAh ~ 1000 mAh(即 1A)。
USB充電只有 500 mAh。
(若是使用USB 3.0,則是 900 mAh,相當於旅充效率)

●一般「行動電源」無法充電筆電:
筆電的輸入電壓,必須是16V - 19V, 電流也要達 3A -5A。
一般行動裝置(手機、平板)只有電壓5V,電流 1A - 2.1A。
要將只有 3.7V 的鋰電池,升壓到 19V,並產生 3A - 5A的輸出電流,一般行動電源的零組件規格無法作到。

●劣質行動電源 會把手機充壞?
與輸出電流大小無關,而是「電壓不穩」問題。
(就像110V電壓的電器,却輸入220V電壓,會將電器燒毀)
手機充電的電流大小 由手機控制,行動電源只是被動提供足夠電流。
如果行動電源提供的電流小於手機所需,只會無法充電。

●正常且全新的鋰電池,一般可有500次以上的充放次數,並可維持一到兩年的壽命。
(如果手機還有50%電力就拿去充電,只算充電 0.5次)
鋰電池沒有記憶效應,長充、或短充,不會影響壽命,一般建議電力不足50%再充就好。

●經濟部標檢局已從2014年3月起,將鋰電池、行動電源、與電池充電器強制納入檢驗品項,必須要有中華民國檢驗標準認證證書,才能在台灣市場銷售。


筆記 改寫自「電腦王阿達- 如何選購行動電源」

arrow
arrow

    4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