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Mr.K,UDN理財會客室,部份轉載)

最近一些行為財務學的論文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比如說「人們傾向留著賠錢的股票,而賣出賺錢的股票」、「人們可以承受股票下跌的損失,卻無法承受股票上漲所錯過的獲利」。因為我自己實在無法體會這些心態,所以覺得這個論點很有趣,也做了一些週遭朋友的訪問。

後來發現身邊的朋友居然都還留著一堆數年前天價買進的股票,一問之下得到的答案都很一致,大多都是「反正不賣就沒有損失啊」或「一定會再回來的啦」之類的答案,而這些答案很明顯的說明這些投資人對於持有與賣出決策的考量只有投資成本與市場價格而不是公司基本面的變化

既然停損是為了保留資金,來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弭平虧損,那麼什麼時候應該停損呢?坊間有很多種停損的方法,比如說跌破一定百分比,可能是5%或7%就停損 ; 或是跌破重要支撐做停損 ;還有看似比較高檔的停損點移動法; 也有人是以自己能負擔的絕對金額做停損標準。雖然條件不同,但這些方法都脫離不了一個原則,就是以自己當初買進的成本做為停損參考值。

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曾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寫到「狗與主人」的理論。有一個男子帶著狗在街上散步,整個過程裡,狗就這樣反反覆覆在主人周圍來來去去,最後他倆同時抵達終點,男子悠閒地走了一公里,而狗跑來跑去,走了四公里。這男子就像是個股的基本面狗則代表股票價格 (技術面)。

而不管你用的是上述哪一種停損法,只要是以買進成本作為停損參考值,就很容易「被狗牽著鼻子走」,多繞許多冤枉路,而這就是以買進成本做為停損依據的最大盲點。


要不要停損  決定於你買進的理由  有沒有改變


好吧,既然停損是必要的,又跟買進成本沒有關係,那怎麼樣決定要不要停損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當初買進這檔股票的理由與想法有沒有改變。投資一檔股票可能是因為它的產業前景看好、有特定概念題材,或著富有轉機性等原因,不論是哪一種,其實都涉及這家公司基本面的變化。

再以「狗與主人」的例子做比喻,我們該注意的只有「主人的方向」,也就是公司基本面的變化。狗的行徑只是讓我們眼花撩亂的障眼法而已,因為,不管狗跑的多遠,永遠也不會遠於主人手上鍊子的長度,早晚都是要跟上主人的腳步的。也因此只有當基本面的變化影響到公司的價值,或是該公司的股價已經超過它應有的價值時,我才會賣出,不管是停損或停利。

以我個人在部落格上的投資組合操作為例,去年曾經買進了兩檔百元以上的股票,一個是手機機殼業者,另一個則是NB鍵盤IC。兩者在我買進之後都讓我短暫的住進了套房。我選擇了在虧損5%左右停損前者,而加碼後者。最後前者在停損後股價還跌了近60%,而後者則是出現了超過100%的漲幅。成本與現價沒有成為我判斷的依據,基本面的變化才是唯一的考量。

而為了對於個股與產業有更充分的瞭解再做決策,也會訓練我們的決策更有效率也更精確,這也是為什麼我自己的投資組合很少超過三檔個股的原因了。一般的研究員也無法有效兼顧五個以上的產業,我實在很難想像手上有十幾檔分散在各產業個股的一般投資人要怎麼樣去管理他的投資組合。

下次在決定買進股票之前記得多想想這個決策是否經過充分的思考,我們買進的理由是什麼?我們預期它應有的價值與價格會是什麼?而這些都應該在決策前先想過一遍。而不是在買進後,由市場價格來決定你的行為,別讓狗牽著你的鼻子走。我相信持續的訓練並培養這樣的思維邏輯,一定可以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投資生涯免去許多可能面臨停損的痛苦決策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4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