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獲奧斯卡獎項項目最多的影片
榮獲11項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奧斯卡)獎的有:
《賓漢》(Ben Hur,1959)
《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
獲10項奧斯卡獎的有:
《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
獲9項奧斯卡獎的有:
《琪琪》(Gigi,1958)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1996)
獲8項奧斯卡獎的有: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
《永垂不朽》(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
《碼頭風雲》 (On The Waterfront,1954)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
《小酒館》(Cabaret,1972)
《甘地傳》 (Gandhi,1982)
《莫扎特》(Amadeus,1984)
2、獲奧斯卡獎提名項目最多的影片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1950),獲14項提名
《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獲14項提名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獲13項提名
《永垂不朽》(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獲13項提名
《瑪麗·波平斯》(Mary Poppins,1964),獲13項提名
《誰害怕維吉尼亞·伍爾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 1966),獲13項提名
3、獲奧斯卡獎最多的演員: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34、1967、1968和1981年先後4度獲得電影與藝術科學學院獎,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
4、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女演員: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獲12次提名
梅麗爾·斯特裡普(Meryl Streep),獲12次提名
梅麗爾·斯特裡普於1999年因影片《真情》 (One True Thing)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今年(2000)又因《心靈的音樂》(Music of the Heart)一片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 女主角的提名。故迄今為止,她已經平了凱瑟琳·赫本創造的這項記錄,即已被提名12次,從而成為最有希望在未來打破這項記錄的女演員。
5、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男演員
傑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獲11次
提名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er),獲10次提名
奧利弗爵士還曾作為導演被提名,並於1946年和1978兩次獲得奧斯卡榮譽獎
斯賓塞·屈塞(Spencer Tracy)獲9次提名
6、獲奧斯卡獎最多的個人
男性:奧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個人獲獎共26次,包括12個卡通獎和長、短記錄片和榮譽獎等多個獎項
女性:伊迪斯·黑德(Edith Head),先後8次於1949、1950(兩個)、1951、1953、1954、1960和1973年獲得最佳服裝設計獎
7、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多者
約翰·福特(John Ford)獲獎4次,分別為1935、1940、1941和1952年。
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獲獎3次。1935(一夜風流)、1937、1939年。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獲獎3次。1943、1977、1960年(賓漢)。
8、獲奧斯卡獲獎提名最多的導演: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獲12次提名。
比利·懷爾德(Billy Wilder)獲8次提名。
9、獲提名的項目最多卻未獲任何奧斯卡獎的影片
《轉折點》(The Turning Point,1977),獲11項提名卻無一獲獎。
《紫色》(The Color Purple,1985),獲11項提名卻無一獲獎。
10、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唯一無聲影片
《鐵翼雄風》(Wings,1928/29)
11、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首部有聲影片
《百老匯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1928/29)
12、唯一的一部根據電視廣播劇拍攝的影片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馬蒂》(Marty,1955)
13、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
14、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最後一部黑白影片:
《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1960)
《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有一點彩色
15、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唯一的一部續集的影片
《教父第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
16、贏得奧斯卡獎的第一部非好萊塢影片: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1932/33),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為此贏得最佳男主角獎,該 影片為Londonfilms,UA(British)所制,製片人為Alexander Korda
17、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第一部非好萊塢影片
《王子復仇記》(Hamlet,1948),由英國投資並在英國攝製
18、第一位用非英語表演贏得奧斯卡獎的演員
索非亞·羅蘭(Sophia Loren)以其意大利影片《兩婦人》(Two Women)中的表演獲得1961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影片,卻未拿下演技獎項提名(男、女、主、配角)的影片
《鐵翼雄風》(Wings,1927/28)
《百老匯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1928/29)
《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29/30)
《大飯店》(Grand Hotel,1931/32)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戲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1952)
《八十天環遊地球》(Aroundthe World In 80 Days,1956)
《琪琪》(Gigi,1958)
《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1987)
20、全部角色獲奧斯卡獎提名的影片
《偵探》(Sleuth,1972)邁克爾·凱恩(Michael Caine)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er)都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21、同時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獎的影片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e,1934)
《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22、連續兩年贏得奧斯卡獎的演員
露易絲·雷恩納(Luise Rainer)1936和1937年
斯賓塞·屈塞(Spencer Tracy)1937和1938年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67和1968
年傑森·羅巴斯(Jason Robards)1976和1977年
湯姆·漢克斯(Tam Hanks)1993和1994年
23、同時贏得三個奧斯卡表演獎的影片
《慾望街車》 (A Streetcar Namecd Desire,1951)費雯·麗(Vivien Leigh)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金·亨特(Kim Hunter)獲最 佳女配角獎,卡爾·馬爾登(Karl Malden)獲最佳男配角獎
《電視台風雲》(Network,1976)費·唐納薇(Faye Dunaway)獲最 佳女主角獎,彼得·芬奇(Peter Finch)獲最佳男主角獎,比阿特麗斯·斯特雷特(Beatrice Straight)獲最佳女配角獎。
迄今尚沒有任何一部影片獲得過全部四個表演方面的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男、女配角獎
24、同時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獎的影片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e,1934)
《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電視台風雲》(Network,1976)
《歸家》(Coming Home,1978)
《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1981)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1997)
25、不同的兩部影片中演員扮演同一角色兩次都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平·克羅斯比(Bing Crosby)在《與 我同行》(Going My Way*,1944)和在《聖瑪麗教堂的鐘聲》(The Bell of St.Mary's,1945)中扮演奧莫雷神父。
保羅·紐 曼(Parl Newman)在《騙子手》(The Hustler,1961)和在《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1986)中扮演"快 手"艾迪·費爾森。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在《教父》(The Godfather,1972)和《教父,第二集》 (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中扮演邁克貳·科利昂(*代表贏得奧斯卡獎)
26、第一位在身後才獲得奧斯卡獎
西德尼·霍華德(Sidney Howard)因《亂世佳人》(Gong With the Wind)1939年獲得最佳編劇獎時他已去世。
27、演員中第一位在身後才獲得奧斯卡獎:
彼得·芬奇(Peter Finch)
因《電視台風雲》(Network)1976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於奧斯卡獎提名公佈前一個月逝世。